相关资讯

历时30天,终于读完了这本颠覆我认知的顶级好书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2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60

今天我们讨论并推荐《5% 的改变》这本书。

我分享道:“这本书中有个观点令我感触颇深,它提到,大多数的痛苦都可以归结为两句话:'我不希望自己这样,但确实我就是这样的。’

'我希望像别人一样,但我又做不到那样。’当我读到这句话时,真可谓'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’,

感觉一下子说到了我的心坎上。”

爱学同学立马回应:“也说到我的心坎上了,这种感受太真实了。”

知行同学则好奇地问道: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,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?”

爱学同学解释道:“我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,我内心渴望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,

可现实中却难以做到,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,让我感到痛苦。”

我接过话茬:“其实痛苦并非全然是坏事,所谓'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’,

倘若你对现状不再感到痛苦,那或许意味着你已失去了寻求改变的动力,也就真的失去了进步的可能。”

知行同学点头认同:“没错,痛苦往往源于想要改变却又力不从心,

但只要这份想要改变的心还在,就依然有实现改变的可能。”

我接着分享自己的经历:“我对此记忆深刻。五年前,我迫切地想要做出改变,

渴望读书、写作,然而当时自身能力的不足让我倍感痛苦。

但我没有就此放弃,而是努力培养这方面的能力,功夫不负有心人,如今我已具备了这些能力。”

知行同学总结道:“若想摆脱痛苦,要么做到不与他人攀比,保持内心的平和;

要么就付诸行动,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。”

我进一步分析:“一个人若能做到不攀比,确实能避免因攀比带来的痛苦,

可这也可能导致他丧失上进心,安于现状,不愿做出改变。

毕竟'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’,适当的攀比能激发欲望,让人产生超越他人的动力。

不过,欲望有好坏之分,能给予你前进动力且不会带来痛苦的,便是好欲望。”

爱学同学思索后说道:“这么说来,那些让我痛苦却又无法激发我动力的欲望,就是不好的欲望了。”

我举例说明:“确实如此。有些人野心勃勃,看到别人赚了大钱,便也想着自己能赚得盆满钵满。

但他们却忽略了别人成功背后的资源、运气等因素。

自己一无所有,却幻想能与他人一样,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,而且还会徒增痛苦。”

爱学同学补充道:“如果非要比较,也应该和自己处于相近阶层的人比,这样才有可比性,也更有可能在短期内超越对方。”

我提出不同的看法:“其实我不太建议大家通过攀比来激发欲望、获取干劲,毕竟攀比并非全然是好事。

我们不妨用'对标’这个词来替代'攀比’。找到身边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对标对象,

观察他们的行为,学习他们的长处。我就很喜欢采用对标的方式。

我父亲喜欢抽烟喝酒,母亲认为这些习惯不好,而我周围的人大多也有这些习惯,唯有邻居家的一位大哥哥不抽烟喝酒,

于是我就以他为对标,现在我基本不抽烟喝酒了。后来,在读书和写作方面,我也找到了对标人物。

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博主说他一年能读完 100 多本书,我便把他当作我的对标,通过努力,我也做到了一年读完 100 多本书。

写作也是同理,看到一位博主能做到每天更新文章,我对标他,最终也实现了每日更新。”

知行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:“我觉得攀比心还是有其重要性的,没有攀比心,可能就很难产生欲望。

对标其实是在攀比之后,有了想要改变的欲望,进而进行的一种学习和模仿行为。”

我点头认可:“你说得也有道理。无论是攀比还是对标,只要能引导我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,都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提倡。”

95年,自由职业创业者,读过1500本书,写完3本电子书,7年互联网项目经验,对自媒体、读书、写作有经验优势,励志在4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